烟花,宵夜,江湖

新闻数据2024-01-08 16:33:0251data

作者:吴菲

纪录片《宵夜江湖》第二季第1集《乐山,乐得自在》,首次上映的《腾讯》是9月13日。 从那以后的8周,每周二晚上6点,《宵夜江湖》的插曲会准时到来。 “深入八座城市,呈现出最好吃的夜宵、最正宗的人情。 探讨平凡市民的生存之道,寻找超过时间的坚韧和自信。 ”我最喜欢主创们这样的“夫子自道”。

烟花,宵夜,江湖

杜兴

总监杜兴,1981年生,湖北人。 我们是在他之前的纪录片《炮火下的国宝》中认识的。 我参加了9月12日《宵夜江湖》赛季在万达的试映会,9月15日抓住了他,在朝阳门外的咖啡屋聊了一上午。 之后,我花了两个月才把每一集都看完。 他和《宵夜江湖》,那些我认为是宝贵的故事。

《宵夜江湖》有第一季,从2017年开始准备调查,2018年下半年开始拍摄,2019年8月播出。 “《宵夜江湖》第一季的时候,我学了‘霸蛮’这个词。 我觉得这是“江湖”这个词很好的解释。 ”说这话的是监工朱乐贤,“江湖,不仅仅是在规定的范围和默认的地方,让老百姓在成长,过上自己的小生活。 三千年来,只要给点空间,中国人民就能有彩色地生活。 无数生活在城市小巷的人们,现代化的高楼、车水马龙、摩擦交融,铸就了一座城市的气质。 通过江湖上的夜宵,看到一个城市的气质,是《宵夜江湖》最初创作的真谛。 ”

第《宵夜江湖》季是在瘟疫期间拍摄的。 瘟疫发生的时候,拍摄也不是那么顺利。 “有时,吃饭的餐厅还很冷清。 与江湖喧嚣、烟花、粗砺相距甚远。 但这就是生活,记录,也是纪录片工作者的职责。 ”在2月前的试映会上,那些故事让一些人流泪了。 中国传媒大学的周逵教师在观众席中站了起来,“美食背后的烟花人是非常值得尊重的,尤其是在瘟疫之下。 无论是有照片的人还是没有照片的人,都想在现在和未来的“时间”开店,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。 ”

通过吃了知夜,“熬夜爱好者”想拍下夜晚的江湖

“杜兴也拍了美食。 ”刚听到这个消息,我说:“又成了社会题材纪录片的名手。 ”。 看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可以看到你在哭,但骨子里对“美食纪录片”却有着离别之心。

杜兴说,其实一开始是想拍《夜生活》。 经过深度调查的记者制作了纪录片,他当然成了“熬夜爱好者”。 他应对失眠的方法是顺其自然,“凌晨3点半出去跑步过好几次”。 就在他想“夜生活”的时候,突然发现自己的夜生活体验,大多其实与食物有关。

大约十五六年前,他在北京和石家庄做纸媒深度报道。 被单身派遣到偏僻的农村,经常调查违法占地面积、输血感染等问题。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那一年到河北某县调查滥用职权问题,做了两天也没有突破,主管部门也打电话撤回。 对记者来说,那是沮丧放松的时候。 深夜11点多,连续熬夜两天的他想吃大餐。 记忆中那家店的面积不大,大约二三十平方米。 他炒了一瓶啤酒和“蒸子”(类似北方人喜欢的凉粉),拌着黄瓜吃。

“那个时候,北方的小县城,直到深夜11点多,其实很多店都没有人,不像现在。 ”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进来,是个小平头,穿着那样廉价的夹克,是当地特别典型的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职员。 那个人坐下来,用30分钟打了7个电话。 “小张好久不见了。 你在做什么? ”“小李睡了吗? 出来喝一杯。 ”“老杜,你最近怎么了? ”……尽是问候和问候。

“他其实是想表达‘有空喝一杯’的意思,但是一个人也找不到。 我那时很年轻,正值蛮横的年龄,但那一天,我突然感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的孤独。 我本来想带杯子去的。 “兄弟们喝一杯吧”,我觉得我跟他不熟。”最终他坐在那里,只是从记者的职业习惯来观察。 “现在,当我想起美食,想起夜晚,我会想起很多这样的故事。 那没有任何道理,也不深刻,我记得。 ”杜兴告诉了我。

喜欢熬夜的人接触到很多和晚上有关的人。 年轻时做记者的他还跟着警察在街上跑,晚上去“捡人”。 “你知道吗? 在北方的冬夜,有些人喝得很大,躺在路上。 不捡的话可能会死”各行各业、警察、代驾、出租车司机……“总之,我想拍各种各样的夜晚,没睡觉的人们在做什么? ”后来我发现,通过吃来了解夜晚是可能的。

这就是《宵夜江湖》的由来。

相反,瘟疫带来了新的体验和自觉

第二季的第一集是乐山。

2009年、2010年的时候,杜兴跟着唐建光办了《看历史》杂志,在成都住了一年。 在此期间,断断续续地去过很多四川省的小城市。 “我想川渝之类的西部有很多小城镇,他们都有一点奇怪的韧性。 他们真的能接受很多变化,我觉得这个能力很强。”

2017年,他去巫山拍照。 到了下午6点。 他们去江面上拍日落的天空的镜子。 和他们在一起的有一个女儿,曾是当地的顶级主播。 看到他们忙于拍摄,也不太需要听她的解释,女孩放松了下来。 她突然对杜兴说:“导演,这下面是我的家。 ”。 杜兴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? ”她说。 “这下面是我的家啊。 我家在这水里。 ”杜兴吃惊,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。 女孩感到他可能不相信,“我没有对你撒谎。 离那里50米的地方是菜市场。 我经常和姐姐去买菜。 ”。

他们完成了去河边码头的准备。上岸的时候,突然两个人是父子吧。 一个40多岁,一个20多岁。 两人扛的行李中有锅和葫芦。 “你们去做什么? ”他们说:“去做烤鱼吧。 ”。 杜兴很好奇,和他们走了一会儿。 河边,他们端起锅和葫芦,把非常便宜的灯饰放在简易房上,开张了。 杜兴说。 “你们乍一看是老技术啊。 你做了好几年了吧? ”父亲败露的时候,他说:“我们工作了一年多呢。” “那你们一年前在做什么? “我们是从上海跑来的。 ’他们是三峡移民,去上海不能谋生就跑回来,在河里卖烤鱼。 他们忘不了杜兴。

那时,杜兴正在从巫山到乐山拍摄《炮火中的国宝》。 其中有一个故事,说的是山东图书馆里有一个叫李义贵的工人,1937年为了躲避战火,一个人守着五箱珍贵的古籍逃到乐山大佛旁边的山洞,直到1950年才离开。 乐山从那以后说:“我以为乐山大佛不仅仅是佛像。 这是一种庇护,一种希望,能防止生死的疲劳和社会的骚动。”这成为他的“情怀”。

在拍摄过程中,杜兴对乐山的“夜食江湖”进行过调查。 找了当地的老板,找了最早烤串的人,最早做甜皮鸭的人。 但感觉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,从2021年开始制作了《宵夜江湖》第二季,他和同事们发现了乐山的“矿山工厂烧烤”。 “我们经常遇到什么‘药厂谈心’‘钢厂小县城肝’,我就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东西。 但在四川久留后,发现它们实际上与当地工厂的转型和没落有关。 ”。

矿山工厂的话不好。 因为关系到团体和命运。 “有个人和集体,和现在有历史,很难说话,所以过程中也很辛苦。 包括调查在内,我去了两次。 也重复故事的选择。 ”但是杜兴说,“我想可能和瘟疫有关。 瘟疫反过来会给你带来新的体验和自觉。 ”我有信心。

其实技术含量不大,真正的秘制材料是你用心的

在瘟疫流行期间拍一部讲述大众美食的纪录片,其实很辛苦。

2021年调查拍摄期间,有被隔离的,有在控制开始前拉起箱子从这个区去那个区的,也有拍摄结束后一去不返的,经历了太多,“游击队”的经验非常丰富。 简单来说,就是随机行动,缝插针。

“不能吃饭了。 半夜清洁工和出租车司机们在路上的牙齿上吃饭。 我们也拍了。 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们去的时候正值“窗口期”,疫情刚结束,我们拍完不久又封了。 那几天大家都很开心。 我以前喘不过气来。 我更珍惜能待到深夜的时间,享受着。 所以,在一些情节中,反而会有非常愉快的气氛。”杜兴这样说道。

他们特意不回避的,不仅仅是瘟疫。 在拍摄《宵夜江湖》的五六年间,他们先后走访了全国20多个城市近1200家夜宵店、夜宵店,80%以上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。 两个背景,一个是南巡演讲,大家可以放手一搏,做点小生意。 卖串,烤点心,烤玉米,卖馒头。 那是门槛最低的企业家,是普通人做副业赚钱的一种手段。 二是工厂转型,“东北有‘摆摊’的说法。 “不行的话摆个地摊就行了”。 那成本不高,一两百元,现金流可能很快就会回来。 去铁西区的话,第一机床厂附近有很多烧烤店。 都是当时的工人和他们的孩子开的。 你完全绕不过去,算了,为什么得绕过去?”

在杜兴眼里,这么多变革工人在做夜宵,是因为“第一,他们是认真的; 第二,他们“滚生活”,便宜。 其实要说有多好吃,没那么简单。 电影中的一位店主说:“做这个没有技术意义。”所有人都可以复制,但辛苦是复制不了的。 吃苦才是核心竞争力,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展示了我们这赛季《宵夜江湖》的精髓。 ”所以杜兴总是强调大家要忍耐,不要强调某样东西有什么秘制调料。 “真的不要强调这个。 真正的秘诀是你用心去做。 我不相信有人有祖传秘方,但每个人都无法破解,不可能。 ”杜兴这样看他们。

之所以选择乐山放在第一集,是因为杜兴觉得它代表了整个主创的一些想法。 “这一季我们到底要做什么? 我们和其他美食纪录片的区别到底是什么? ”

其实杜兴不太想放大美食纪录片的差异。 据他介绍,美食纪录片有非常多的可能性,差异化并不重要。 重要的是,真正的人物、真正的立场、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? 你敢亮出自己的这些东西,或者表现出来吗?

苦水玫瑰和黄河水,都是理解一个城市的角度

一个朋友开玩笑地走近他。 “老杜,你是《废物》导演的——文物、动物、食物。 ”杜兴明白了其中的隐含意思,就是他现在拍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东西,而没有什么题材能直击现实。 “但是,我觉得即使拍摄人物、食物、动物,其实也是在看人。 ”

他经常举个例子,前两年做《我们的动物邻居》,拍北京市的小动物。 苹果社区附近有一对年轻夫妇,正在“北漂”。 终于买了二手房,准备换新空调。 结果表明,安装室外机的格栅在一对红隼上筑巢。 夫妻不忍心驱赶,最好暂时不要开空调。 后来,我设法换了位置。 那姑娘说:“看,他们也有房子啊! ”。

“这种感觉其实是拍电影最大的收获,对吧? ”杜兴说。

同样,美食只是美食吗? “美食其实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媒介。 通过它,我们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,而且可以更加加强所有人的交流。 因为美食与所有个人的体验和记忆有关。 ”

第二季第五集《天津人的小宇宙》集,杜兴前后换了三位分集教练。 根据调查计算,有4人经营着天津。 天津人的口头禅是“天津无论发生什么事,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宇宙”“我很享受”,这是一个笑话,也是杜兴的生活智慧。 “我想我能忍受很多东西。 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乐山是共通的。 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熟悉的、确定的气氛、生活秩序。 也包括一些小爱好。 逛花鸟市场、唱戏剧、听歌曲、听贫嘴,都是非常好的。 ”

最后,他们拍摄了几个有趣的人。 例如,一个每天都很吵闹的老人,做煎饼,但他很自豪,觉得自己的石磨都是150年,自己是最正宗的。 另一个孩子,喜欢玩街霸游戏,顺便炒海鲜。 他在店里放了街头霸王的机器,谁玩游戏赢了他,就可以免费吃他的海鲜。 “不深。 是非常有趣的人们。 ”杜兴如数家珍。

兰州又是另一种气质。 我去兰州杜兴找作家韩松落了。 他们在黄河旁散步,谈起一种叫苦水玫瑰的植物,是兰州的市花。 “苦水其实是兰州附近的一个城镇,那里生产玫瑰花。 我觉得这个形象非常棒。 在有相对苍凉气息的地方长着玫瑰。 ”。 杜兴一听到那个名字就很有感觉。

兰州有黄河经过小镇。 是当地美食博主叫方吧。 听名字就知道是80多岁。 是《街霸》中人物的名字。 “我问一下,为什么下午兰州人多,男的女的老的少,跑到黄河旁边买茶坐下看黄河吗? 为什么他们会变成那样? 他说像兰州这样的小地方收容着这么多人,很多街道也很狭窄。 即使他一个人坐几个小时,他也会去通风。 那就是他空闲的人。 ”。

杜兴觉得这个解释很好,孔子说:“逝者如斯夫,昼夜不舍”,“它能很好地给你力量。 ——万事万物从来都是这样,一直在流逝。 你是什么? 这条河,这个时间让自己进去就好了,慌什么? ’在每个地方,杜兴都特别要求抓住一些形象。 “无论是黄河水、苦水玫瑰,还是刀子、竹子,抓住这些,都可以找到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的角度。 ”

如果遇到山谷,就要经历淡季

哈尔滨外面是冰和雪,里面热气腾腾。 在杜兴看来,这是自然的意向,也是文学的意向,“我们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种感觉”。

奶奶娜塔莎,俄罗斯,中国人的后裔。 她的祖父,山东的一个人,一百多年前去了“嵇子”(那个地方他们叫海参崴),沿着中东铁路到海参崴打工酿酒。 我遇到了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姑娘,但是因为瘟疫回到了哈尔滨。 他们一家经历了俄罗斯时代、中苏交恶、苏联解体后,现在一到新年就有奶奶做餐桌料理。 她是用来烧鹅的,还是用俄罗斯时代流传下来的铜烤箱,亲戚们一起唱歌跳舞。 她说:“我们是哈尔滨的俄罗斯菜。 我是哈尔滨人。 ”。

在新冠灾祸期间的哈尔滨,也是下雪天。 真的有很多临时工在马路牙子上,出租车司机躺在车头上吃饭。 杜兴对同事们说。 “你们蹲在那里拍几天,什么也不做,看大家怎么吃便当。 ”一天晚上,拍了一位离婚的代驾司机,生意不好,三天只扣了19元。 他买了12元的便当。 上面有鸡腿。 “他吃完饭,留下鸡腿,告诉我们家里有人。 我们和他一起回家,一开门就有小狗。 司机把鸡腿给小狗吃。 ”

“当时,我的两个执行导演都很年轻,一个90初,一个90末,毕业没多长时间。 他们也非常感慨,那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生活体验,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的生活状态。 ”讲述这个故事的杜兴并不是想说一个人有多痛苦,而是在拍摄、写作、打磨过程中,不要出现“苦”字,包括后面的解说。 没有人能轻易做到”。 他觉得在敢于说别人的痛苦时,必须警惕自己是不是站在怜悯的立场上。 “如果我们做得好,能修得好,我们总是可以自怜,但不要怜惜别人。 怜悯其实是不尊重的。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必须如此的理由生活。 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河里。 重要的是你用什么角度、眼睛打量他。 你只要尊重生活本身就行了。 ”

《人民的饮食》的作者朱学东看了电影有点兴奋。 “我喜欢路边的店。 特别希望未来也有这样的机会。 在路边的店里放纵着我们的感情,我们的味道。 美食只有在庸俗中才是真正的美食。 我们过去也看过很多高级美食节目。 看了很多人写的美食评论,他们是仙人。 仙气是什么? 没有俗气也没有生命力。 在民间的俗气中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味蕾的记忆在延续,我们生活的美味在延续。 ”

对此,杜兴表示:“美食纪录片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,到目前为止,我们还没有做够美食节目。 朱老师所谓的“仙气”美食纪录片,我自己也很喜欢。 我们从未接触过的食材、从未接触过的烹饪方法、从未接触过的文化,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。 只是,你可以带着俗气。 土里土气的,海边的,哪一个都行。 ”

“如果遇到大低谷,我们必须经历漫长的淡季。 ”电影中乐山“矿山机械厂烤串”店老板的一句话,杜兴很喜欢。

“很多时候,我们这一年多接触的整个餐饮业都非常困难,那是基本的现实。 但是,尽管困难重重,我还是很乐观。 特别是拍得越多,见到的人越多,你就越乐观。 因为民间的这种智慧、这种能力、这种毅力,会大大地教你。 要永远有信心,就要对自己、社会和生活有信心。 瘟疫会过去,各种各样的事情会过去。 (吴菲) )。

来源:北京青年报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新闻数据1970-01-01
新闻数据1970-01-01
新闻数据1970-01-01
新闻数据1970-01-01
新闻数据1970-01-01
新闻数据1970-01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