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的变化都在笔端。

动态新闻2024-01-15 20:34:45自考头条

祁静:“百年风雨洗礼,百年岁月,百年昼夜兼程,百年辉煌成就”在建党百年之际,处处彰显民族风采,庆贺建国壮举,祝愿中华腾飞。 “党的旗帜飘扬,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变。 党的富民政策好,人民大步奔小康。 越久越美”。 我用小家的变化,用文字的礼敬,书写了四十年来的国家情怀,表达了对祖国和党的感谢。 1978年,我高中毕业,高考落选,本来可以复读复试,但因为父亲生病没有力气,我代替父亲参加了崆峒山水库建设的劳动。 青春与梦想,贫穷与无奈,泪水与希望,一起在钻头的隆隆声中,学会叹息、绝望、坚强。 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认识了海狮,海狮是地质队的女工。 她和我同岁,和我在同一个班工作。 只是她身份的工人,我是民工。 放假后,她来找我聊天,知道我的情况后,说什么也不是,总有一天,日子会越来越好,她带我去她整洁的宿舍,然后《安徒生童话选》 《爱的葬礼》巻文学与创作》等峡谷的柳树下,河边,她背诵了英语,留下了我读诗的声音。 二从此,我不再消沉,不再颓废。 我被文学这个词吸引住了,在崆峒水库工作的一年,我写了很多我认为是诗的文字。 有的是仿造的,有的是接触风景的。 从水库回家,我又去了当时的二砖厂做临时工,给家里买了一辆“鸽子牌”自行车,一台“宝石花”收音机。 那个小收音机和我在一起十多年了。 其间,我喜欢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“文学大楼”节目朗诵了我的小曲《我扶起一棵庄稼》。 o分年进房子,我家有自己的土地。 头一年种的“7125”麦子,大丰收,三亩收了三十多条蛇皮袋,父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 一九八一年秋天,我结婚了,去了洼河畔的一个小村子,开始了另一段人生。 奶奶和妹妹理解我是第一次来,教我做饭,收获庄稼。 孩子相继出生,家里很穷。 一九八九年,我与夫君在312国道马峪口街道开了一家小饭馆,开了十四年,见世面百态,尝尽人情冷暖。 做生意,家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,盖了新房,买了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、高级音响,老太太坐在土炕上看秦腔,满脸幸福。 孩子长大了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奶奶也老了。 老人和我相处了二十六年,全力以赴带着孩子,种责任田,为我们遮风挡雨,毫无怨言。 二五年,我怀着感激之情,放弃了做生意,回家服侍生病的老奶奶,洗衣服做饭,耕田供孩子上学。 三、无论是种庄稼,还是开饭馆,我都没有放弃写作的学习,申请了函授文学和写作专业,顺利获得了学位。 八一第一期《崆峒》杂志刊登了我的处女作《归来》。 国家变化日新月异,惠民政策,好事连连,种田有补贴,建房有补贴,看病有报销,我们村前是新修的高速公路,村后是火车路,村里的道路都硬化了,再也不是以前的肮脏了我的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孩子们学业成功,在镇上买了大楼盖了房子。 现在四世在同一个教堂,孙辈自己上小学三年级了,我们平凉说,天,怎么了! 40年来,我用钢笔写国家政策之好,家乡人从穷到安居乐业,为农民的日日变迁浓墨重彩,写诗书叙。 《泾水歌谣》 《陇东歌谣》巜平凉记忆》《静听琴音》 《花季的天空》 1186篇百万字感言,以陇东麦为名落户新浪博客。 花开了,耕了一朵,就开了一朵花,每个人的故事,都流在笔端。 4O年笔耕不虚饰,先后刊登在省内外及《平凉日报》0《崆峒》0《平凉文艺》0《暖泉》00055-7900000等报刊杂志上。

国家的变化都在笔端。

我的文字,带着浊水的奔腾,带着崆峒的禅意,带着泥土的麦香,带着对母亲——祖国的感谢,带着对每一天的憧憬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。 一位文友说:“姐姐的字写得朴素直白,沉稳低调,像田里的麦子,像妈妈做的千层布鞋”……评论恰到好处。 我喜欢。 莫道桑榆夜,为霞犹满天。 是我此时的心情! 2021年6月30日晨三稿于平凉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动态新闻1970-01-01
动态新闻1970-01-01
动态新闻1970-01-01
动态新闻1970-01-01
动态新闻1970-01-01
动态新闻1970-01-01